五官之一。又名目、银海。为肝之窍。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。由目珠、眼睑、眼带、眼眶、目系等组成。具有明视万物的功能。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,精之窠为眼。”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脾恶湿,故病多体重,困倦多睡,不思饮食,泄泻。热证则目内黄,尿黄。口疮口臭,烦易饥,宜泻脾胃蕴热,用泻黄散。寒湿困脾,脘腹胀满,泛恶欲吐,食纳减少,消化不良,苔白脉缓。宜芳香化湿,
①指顶骨。②指覆盖脑实质的骨骼。主要由左右顶骨和部分额、枕骨构成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分心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热夜啼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
古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:“蜈蚣漏其根在肺。”属瘰疬漏之类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9卷,已佚。
见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。亦名子鸣、儿啼、腹啼、鸣胎、胎哭、腹哭钟鸣、钟鸣。指孕妇因气虚,或胎热不安,以致腹中有声如钟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