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外奇穴名。亦称胆囊穴。位于阳陵泉下1~2寸间,压痛明显处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支,深部正当腓浅神经处。主治急、慢性胆囊炎,胆石症,胆道蛔虫症,下肢麻痹或瘫痪等。直刺1~1.5寸。
【介绍】:见华自达条。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经期血从上逆,以致口鼻出血。曾鼎《妇科指归》:“经来时,忽从口鼻出者,因多食椒姜热极,火升血逆而上。治宜清热凉血。方用犀角地黄汤。”参见逆经条。
见膝阳关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三十方。半夏一两(每一枚配虫一个,同捣烂,炒黄),自然铜二钱(醋淬),古文钱三钱(醋淬),乳香、没药各五钱,骨碎补七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分,用导滞散二钱,热酒调下,次日再服如前
推拿穴位。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又名尾闾、闾尾。位于尾骨端。治赤白痢,泄泻,腹胀,脱肛,慢惊风等症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:“龟尾穴,一名闾尾,脊背尽头处。”《秘传推拿妙诀·周身穴图》:“龟尾即尾闾穴,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即泥鳅,详该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宝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白藓皮、款冬花、车前子、柴胡、炒枳壳、黄芩各一两,百合二两,菊花、蔓荆子各一两半,炙甘草五钱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,水煎,食后及临卧服。治目睛翳膜,及瞳人上有物,如蝇翅状,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