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女科指归》。即妊娠阴痒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细辛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苦木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水突,见该条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青皮、枳壳、大腹皮各等分。水煎服。治三焦胀,气满腹中,空空然响。若上焦胀加桔梗;中焦胀加苏梗;下焦胀加木通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黄练芽,详该条。
金代太医院医官职称,系协助该院正奉上太医工作之副职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宗汉。汉川(今湖北汉阳)人。根据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论述,撰成《伏阴论》(又名《医寄伏阴论》)一书(1888年),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,淫雨连绵,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,病象多寒,故
【介绍】:见刘开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。即舒筋散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