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雷击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秉衡。浙江钱塘人。盐官家族出身,为王孟英的曾祖,长于医术。著有《重庆堂随笔》(1808年),采集不少名言,并记述自己的医术心得体会,对伤寒的证治、本草药性、脉诊等皆有一定的见解;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黑黄者,面色或黄或黑,眼目青色,腰脊拘急,口中两颊,有黑脉出口角者难治。”用鬼臼汁方或灸烙法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《医宗金鉴·幼科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一方。枳壳(麸炒)、桔梗、陈皮、姜半夏、茯苓、炙甘草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小儿停饮乳,胸膈膨满,呕吐痰涎。
指骨髓。《灵枢·五癃津液别》:“阴阳不和,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,髓液皆减而下,下过度则虚,虚故腰背痛而胫痠。”
【介绍】:明医家。太平(今安徽当涂)人。父惟恭为太医院院判。陆才继父业,术益精。治疾每以一剂见效,人称“陆一帖”。景泰(1450~1456)年间授太医院御医。子三人,豫、道常、道源亦以医知名。
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呃逆》。指因吸入冷气而立即发生的呃逆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呃逆源流》:“故人有寻常并无疾病,或一张口而寒气相袭,立时发呃者,俗名之曰冷呃。”集中思想、迸气,连饮热茶,呃可自止。参见呃
【介绍】:见余梦塘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,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。血瘀者,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,宜化瘀调经,用延胡索20克,蒲黄15克,五灵脂15克,共为细面,每服10克,酒调服。若寒凝者,
①浊,指水谷之气;清,指吸入自然界之气。清气与浊气各有其性质和功能,根据人体阴阳经所受清浊之气不同来讨论治疗方法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以人体十二经脉与地面的河流相比较,河流有清浊,人体的经脉(阴经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