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脾虚水湿不化,泛溢肌肤而致。宜调理脾胃,行气利水。用木香调胃汤(木香、陈皮、车前子、甘草、三棱、莪术、红豆蔻、大腹皮、砂仁、苍术、木通、萆薢、山楂、姜皮)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野鸦椿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。即霍乱转筋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蔡谟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医学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八品。
病证名,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因小肠有病引起的水肿,为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。由于小肠热郁,水湿内停,湿热相搏,注入下焦所致。临床症状为浮肿,小腹急满。治宜清热利湿,用导赤散加减。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梗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小儿丹毒之一,系手三阳经风热所致。丹发两臂或一臂。宜内服轻解散,外用柳灰散涂之。
即双生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著《医鉴后传》1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