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天伯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元玉册

    运气学专著。一作《天元玉策》(见《郡斋读书后志》)。30卷。唐·王冰撰。《古今医统》称此书:“元诰《内经》之意,益之以五运六气之变。”已佚。

  • 祛湿痰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六方。茯苓、胆南星、半夏、羌活、独活、当归、黄芩、白术、苍术、陈皮、薄荷、甘草、香附、防己、威灵仙。水煎服。治痰湿流注肌肉间,时发痠疼。

  • 症方发明

    书名。清·顾靖远撰。8卷。作者博览前人方书,参以己见,论述各科病证证治,剖析病情,介绍治法及治疗方剂颇详。并有医案举例,可供临床参考。此书为《顾氏医镜》的一部分。

  • 干归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当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横户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。见该条。

  • 引痰法

    ①神奇外治法之一。用生白矾一两研末,用醋溶化,入面粉取其胶粘,和作小饼,贴两足心,纱布包之一宿,治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喉中有拽锯之声音。②小儿推拿方法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有升无

  • 夹热腹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又名挟热痛。小儿热邪内积、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。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,壮热烦躁、手足心热、多发于夜。治宜清热理气。用四顺清凉饮(白芍、当归、大黄、甘草)加青皮、枳壳,亦可针刺行间

  • 湿黄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指黄疸之湿邪偏重者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湿黄湿胜,色黄而晦,大便润利。又湿病与黄病相似,但湿病在表,一身尽痛,黄病在里,一身不痛。”如证见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,似渴不欲饮者,

  • 紫疱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治痧要略·紫疱痧》:“痧毒郁遏不内攻则外溃,毒伏阳明,日久有发为紫疱,或如圆眼大,或如蚕豆大,溃有紫血,内陷一坑,须于指尖、臂湾、腿湾放之,尽去毒血,用苏木、泽兰、金银花之类,少加牛黄治之

  • 米浆水

    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浆水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