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恶疮。见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目干涩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又名中脾积。食硬物或冷物伤脾而成的积滞。症见面黄,或带虚浮,脐上微痛,肚皮热,饮食减少,脐上及腹中痛,所食不化,头微热。治宜消积健脾。先用取癖丸,后用匀气散、醒脾散调理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屎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五卷。西晋·支法存辑,已佚。
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,详十三指形条。
六淫之一。详寒条。
痧证之一。指暑天感受秽浊所致的痧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暑痧,头眩恶心,自汗如雨,脉洪拍拍,上吐下泻,腹痛或紧或慢。”治宜清暑化浊,用薄荷汤。参见痧条。
指服药以助产母之正气,令儿速生之法。杨子建《十产论》:“催生者,言欲产时,儿头至产门,方服药催之。或经日久产,母困倦难生,宜服药以助其血气,令儿速生。”
①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女萎之别名。②见《药材学》。为关木通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