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恶寒

猜你喜欢

  • 臭芙蓉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万寿菊之大者,详该条。

  • 蓐风

    见《千金要方》卷三。李师圣《产育宝庆集》:“产后为风邪所中,角弓反张,口噤不开,名曰蓐风,用药不得大发其汗。并忌转泻吐利,用华佗愈风散(荆芥穗一味)最妙。”治疗参见破伤风条。

  • 齿蠹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又有齿龋者,谓齿蠹也。即齿虫蚀而痛也。”详见齿龋条。

  • 李西垣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炳条。

  • 悟真篇

    气功内丹专著。宋·张伯端著。全书有诗词百篇,演述金丹的道理。

  • 小儿形症

    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要识小儿形症,但将相貌推求。黄浮肌瘦痞瘕瘤,唇摄面青痛楚。吐舌唇焦内热,昏昏好睡脾辜。手掀足掣是惊由,疳疾青筋大肚。”“眼角眵生肝热,口边涎出脾

  • 紫燕疔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又名紫靥疔。多生于足、腰胁、筋骨之间,初生便作紫泡,次日破流血水,甚则目红,指甲青,舌强神昏,睡语惊惕,此属肝经毒火而成,治同疔疮。

  • 内证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内伤头痛。《内外伤辨·辨头痛》:“内证头痛有时而作,有时而止。”详内伤头痛条。

  • 轩岐救正论

    书名。6卷。明·肖京撰于1644年。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,执方误人,采集《内经》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,故以“轩岐救正”为书名。卷1医论,统论生理、病理、治法和方剂;卷2四诊正法,以脉证为主兼

  • 三炁(qi 气)降龙丹

    《白喉条辨》方。西洋参、生石膏、海浮石、生牡蛎、阿胶(或燕窝)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龟板、珍珠母、麦门冬、犀角。为末和丸,旋覆花、竹茹煎汤代水送服,服时冲入竹沥、鲜莱菔汁。治太阴燥火炽盛,白喉初起,咽燥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