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嗜卧

嗜卧
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诊要经终论》。又称多卧善眠多眠多寐。指困倦欲睡,忽忽喜眠之症。多因湿胜、脾虚胆热所致。湿胜者,兼见肢体虚浮或沉重,或大便溏薄,脉多濡缓,宜胃苓汤平胃散等方。脾虚者,兼见四肢无力,精神困倦,脉弱,或见食后昏困,宜人参益气汤、六君子汤等方。胆热者,症见口苦,昏困多睡,宜半夏汤等方。参见胆热多睡条。也有因体气虚,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所致者,如秋燥而见怠惰嗜卧,畏寒,不思饮食,兼见肺病,为阳气不伸之故,宜升阳益胃汤长夏而见懒惰无力,坐定即昏倦欲睡,为肺脾气虚,不胜炎暑之故,宜清暑益气汤等方;病后嗜睡,多因正虚,余邪未净。伤寒少阴病见昏昏欲寐,属阳气虚衰之象。参见多寐、多卧、多眠、善眠、饭醉、胆热多睡、病后多眠胆风毒气但欲寐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桃树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微热

    证名。指发热不甚的症状。可见于多种病症。①阳明里实证的一种热型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②指阴虚血虚

  • 思膈

    五膈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:“中脘实满,噎则醋心,饮食不消,大便不利,名曰思膈。”参见五膈条。

  • 清热解肌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方。葛根三钱,黄芩、赤芍药各一钱五分,甘草一钱。水煎服。治瘟疫所发未尽,膜原尚有伏邪,隔数日再发热,脉洪大而数者。

  • 喉底

    即咽后壁。

  • 本草汇纂

    药物学著作。3卷。清·屠道和撰于1863年。本书收载药物500余种,根据药性将药物分为平补、温补、补火、滋水、温肾、温涩等31类,又续增二品(类)。附录为日食菜物及脏腑主治药品。本书系参考多种本草文献

  • 宗精之水

    指由肾精所裹持的水液。宗精,即肾精。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。”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。水液皆宗于肾,故称肾精为宗精。肾精能裹持水液,使在正常情况下不从泪窍而出,故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谓:“至

  • 白轮

    眼的部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白睛,详该条。

  • 太医署丞

    隋、唐时期医官职称。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,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,共2人,官阶从八品下。

  • 黑鱼

    见《日用本草》。即鳢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