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又名怯肺、肺虚损。指久病后肺气虚损证候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脾肺病久,则虚而唇白,脾者肺之母也,母子皆虚,不能相营,故名曰怯肺。主唇白,白而泽者吉,白如枯骨者死。”其症可伴有气怯,神疲,便稀,舌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脾中积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。即妊娠泄泻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五灵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香附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胬肉攀睛。详该条。
名词。见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脉。详该条。
①指气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者,藏精而起亟也。”张景岳注:“亟,即气也。观阴阳应象大论曰:精化为气。即此藏精起气之谓。”②与极通。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五疳之一。出《颅囟经》卷上。又名筋疳、风疳。《证治准绳》引杨氏云:“肝疳者由乳食不调,肝脏受热所致也。”主要症状为面目、爪甲发青,眼涩不能睁开,昏暗雀盲成为疳眼(详疳眼条),同时伴有肚大筋青,体瘦,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