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外邪侵犯足太阴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,则其气闭塞,郁于中焦,气与邪争,发为疼痛,属外所因。”又:“足太阴心痛,腹胀满,濇濇然大便不利,膈闭,咽塞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见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为灰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即胎萎不长。详该条。
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五方。玄参、牛蒡子、荆芥、葳蕤、贝母、天花粉、马兜铃、桔梗、麦门冬各等分,甘草量减半。水煎服。治麻后余热,咳嗽声瘖。
指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。可见于热泻、热痢等病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大肠有寒者,多鹜溏;有热者,便肠垢。”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肠垢即热泻,鸭溏即寒泻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由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五。即纯阳真人养脏汤,见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莱菔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山矾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百眼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