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冷吐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圣饮子

    《癍论萃英》方。桔梗、生甘草、牛蒡子(炒)各一两,麦门冬(去心)半两。共为末,加竹叶同煎,徐服。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疼痛。

  • 直贡·才旺丹巴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藏医学家。西藏墨竹贡嘎地区人。系直贡学派创始人直贡·曼巴曲扎之弟子。著有《瘟热胆疾五种突发病疗法》、《肠疾奇疗》、《诊疗精义》等多种著作。

  • 保生要录

    养生类著作。宋·蒲虔贯注。作者生平及成书年代不详。本书分养神气门、调肢体门、论衣服门、论饮食门、论居处门、论药食门六节。大多集选前人。它所反映的养生学思想主要是重视饮食起居的日常摄养,导引按摩的自我锻

  • 神应异功散

    《外科正宗》卷一方。又名异功散。木香、官桂、当归、人参、茯苓、陈皮、白术各一钱,半夏、丁香、肉豆蔻、附子、厚朴各五分。加生姜五分,大枣三枚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溃疡阴盛阳虚,发热作渴,饮沸汤而不知热,手

  • 阴寒白喉

    白喉症型之一。见《全国名医验案类编》卷九。指素禀阳虚,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。其症喉间初见白点,继则白块满喉,饭粒可进,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,身微热,四肢厥逆,脉缓无神,舌苔灰白而滑,宜以破阴助阳为治,用四

  • 潜厂医话

    医话著作。杨则民遗著,董汉良等整理。整理者从杨氏遗著中采辑出医学言论201则,分为六部:一、说理、讨论医事医术,二、论、病、论病因病机,三、议法、治疗法则,四、阐方、评介古今方剂,五、述药之性、理、效

  • 呷嗽

    证名。即呼呷有声,喉有痰鸣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四:“呷嗽者,犹是咳嗽也。其胸膈痰饮多者,嗽则气动于痰,上搏咽喉之间,痰气相击,随嗽动息,呼呷有声,谓之呷嗽。”治宜消痰破气。选用二陈汤、三子养亲汤

  • 陈会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针灸医家。字善同,号宏纲。履贯不详。精于针灸,著《广爱书》十卷,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,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,编成《神应经》一书。

  • 梁柘轩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家。字希曾。嘉应(今属广东梅县)人。长于诊治瘰疬,撰有《疬科全书》(1909年刻行),为治瘰疬之专书。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,血枯阴亏,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,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;

  • 水哮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水蓄肺所致之哮症。《医学入门·哮》:“水哮者,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有水哮,宜水哮方。”症见咳喘哮吼,唾清稀痰沫,胸胁疼痛或见形肿呕吐等。治宜祛水饮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