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八味汤

八味汤

杨氏家藏方》卷六:八味汤

药方名称八味汤

处方吴茱萸(汤洗七次)干姜(炮)各60克木香橘红肉桂(去粗皮)丁香人参(去芦头)当归(洗,焙)各30克

制法上药嚼咀。

功能主治脾胃虚寒,气不升降,心腹刺痛,大便滑泻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克,用水30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,不拘时侯,温服。

摘录杨氏家藏方》卷六

《易简方》:八味汤

药方名称八味汤

处方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60克橘红茯苓附子砂仁各30克

制法上药嚼咀。

功能主治泄泻,不思饮食,水谷不化者。

用法用量2克,用水220毫升,煎至130毫升,空腹时热服。

摘录《易简方》

《产科心法》卷上:八味汤

药方名称八味汤

处方熟地3钱,萸肉1钱,山药1钱5分,茯苓1钱,泽泻8分,麦冬1钱,肉桂3分,制附子3分(此2味胎中慎用)。

功能主治下焦虚寒,胎气阴冷,致患转胞,小便不通。

用法用量水煎,凉服。

摘录《产科心法》卷上

《医彻》卷四:八味汤

药方名称八味汤

处方怀熟地3钱,山茱肉2钱,肉桂5分,熟附子5分,牡丹皮1钱,山药2钱,川牛膝1钱半,茯苓1钱,泽泻1钱。

功能主治产后阴虚发喘,气上逆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如汗出不止,兼进生脉散。

摘录《医彻》卷四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蒜新汲水方

    药方名称大蒜新汲水方处方大蒜1握,新黄土。功能主治中暑,伤暑。用法用量2药同研烂,以新汲水和之,滤去滓,灌入即活。摘录《种福堂方》卷二

  • 茯苓石膏汤

    药方名称茯苓石膏汤处方茯苓3钱,泽泻3钱,栀子3钱,甘草2钱,半夏3钱,石膏3钱。功能主治湿热熏蒸,目珠黄赤者。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,热服。摘录《医学摘粹》卷三

  • 六味生脉汤

    药方名称六味生脉汤处方熟地、茯苓、山药、萸肉、丹皮、泽泻、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。功能主治阴虚眩晕。各家论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。六味汤为补肾之圣药;复以生脉散得金水相生之妙用也。摘录《证因方论集要》卷&md

  • 加味控涎丹

    药方名称加味控涎丹处方甘遂(去心)1两,紫大戟(去皮)1两,白芥子1两,木鳖子1两,桂5钱。制法上为末,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肩、背、臂痛。用法用量每服5-7-10丸,临卧淡姜汤或热水送下。摘录

  • 法制陈皮

    《验方新编》卷十一:法制陈皮药方名称法制陈皮处方陈皮1斤(清水泡,1日去净白),白党6两,甘草6两。制法上同煮1日,去参、草,留陈皮,加川贝母1两半(研细),青盐3两拌匀,再用慢火煮1日夜,以干为度。

  • 儿枕散

    药方名称儿枕散处方乌药香附(盐水炒)红花丹皮赤芍官挂干姜(炒黑)陈皮姜黄元胡桃仁(或加山楂、归尾、川芎、甘草、熟地)制法上研为散。功能主治主产后恶露不行,儿枕痛。用法用量每服6~9克,水煎服。摘录《郑

  • 对金丸

    《墨宝斋集验方》卷上:对金丸药方名称对金丸处方苍术1斤(茅山者,米泔水浸),厚朴12两,粉草6两,白茯苓3两,陈皮12两,半夏3两(姜汁浸),枳壳2两(麸炒),小红枣120枚(去核),生姜4两(切片)

  • 黄耆木兰散

    药方名称黄耆木兰散处方黄耆2两,木兰1两(末之)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酒疸。心懊痛,足胫满,小便黄,饮酒发赤斑黄黑,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。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,以酒送下,日3次。摘录方出《肘后方》卷四,名

  • 川椒面拌粥

    药方名称川椒面拌粥处方川椒100粒(去目),白面2合。功能主治噎病,胸间积冷,饮食不下,黄瘦无力。用法用量上以醋淹椒令湿,漉出,于面中拌令匀,便于豉汁中煮,空心和汁食之。摘录《圣惠》卷九十六

  • 姜苏饮

    药方名称姜苏饮处方生姜、橘皮、苏叶各等分。功能主治小儿面青唇暗,振栗指冷,或皮肤粟生,或吐乳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许氏幼科七种·热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