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2卷。明·张介宾撰。本书为《景岳全书》第四十七及四十八卷的单行本。上卷为总论部分,包括经义、脉候,论证等41篇;下卷分别记述发背、脑疽、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。此外,又有《外科钤古方》1卷,为《
即尿。了解小便性状及排尿情况是问诊内容之一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胞痹者,……涩于小便。”参尿条。
病证名。惊风后伤津引起的烦躁、口渴症状。多因小儿惊风,伤及津液,津亏则虚热内生,烦渴喜饮。治宜益气养阴。用麦门冬汤加减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没药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以面颧色淡红如妆,游移不定为特征,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危重病证。多因下元虚衰,真阳浮越所致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其面戴阳,下虚故也。”常伴见口鼻作衄,或口燥齿浮,足胫逆冷,脉浮大,按之
正骨方法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绳横结挂于高处,下叠砖左右各三块,患者立于砖上,双手攀绳,医者按扶患部,助手抽患者足下一砖,令患者直身挺胸,少顷再各抽一砖,如法三次,其足着地,使气舒瘀散,则椎骨陷
即舌衄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痘疮干浆应收靥而不收靥的症候。痘疮自见点、起胀、灌浆十至十三天左右,应收靥结痂。到时而不收靥,是毒气太重,内外热蒸所致。若失于治疗,则热毒入心,可变为险证。治宜清热败毒,用犀角散(《证治准绳
小儿体质特点之一。出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(合订本)医话·小儿痉病治法》。少阳,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,与稚阳之义略同。参见稚阳稚阴、稚阳之体条。
治法之一。指疾病深重的,要集中药力,针对标病或本病进行治疗,以解决主要矛盾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甚者独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