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保产无忧散

保产无忧散

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卷下方。又名保产无忧方当归(酒洗)、川芎各一钱半,荆芥穗(炒黑)、炙黄芪各八分,艾叶(炒)、厚朴(姜炒)各七分,枳壳(麸炒)六分,菟丝子(酒炒)一钱四分,川贝母(去心)一钱,白芍药(酒炒)一钱二分,羌活甘草各五分。加生姜三片,水煎,空腹温服。每月三、五服,临产热服。功能保胎,催生。治胎动不安,腰痠腹痛,及胎位不正,难产等。若虚极,加人参三至五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铜中毒

    病名。因大量吸入铜粉尘及烟雾,或服用过量铜盐中毒。症见头痛,头晕,全身乏力,口腔粘膜蓝染,口有金属味,恶心呕吐,剧烈腹痛腹泻,呕吐物及排泄物呈蓝色或绿色,或更见呕血,黑粪。严重者,次日发热,心动过速,

  • 伏花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旋覆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①治法。即具有宣痹、行滞、去瘀、攻下等作用的治法的通称。如通经、通阳、通脉、通乳、通便等。②通达、相通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皆通乎天气。”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天气通于肺,地气通于嗌,风气通于

  • 关门不利

    指肾的气化障碍而致小便不利,发生水肿的病机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肾者,胃之关也,关门不利,故聚水而从其类也。”

  • 张宛邻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琦条。

  • 沍(hù 护)耳

    病名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聤耳的别名。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。又叫内耳疳臭。名称各异,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。久病可致耳聋。参见聤耳、耳疳条。

  • 风泪

    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不赤不疼泪出,是谓之风泪。”参见迎风流泪条。

  • 野婆婆头

    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托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白棘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棘针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屏风

    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