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体针麻醉

体针麻醉

针刺麻醉法之一。是相对于耳针麻醉面针麻醉等法而言。指以针刺经穴经外奇穴为主的一种针麻方法。其法根据不同手术,按循经取穴、辨证取穴、神经节段取穴等原则,选配适当穴位。术前按针麻常规给予辅助用药,针麻诱导。手法以提插、捻转为主,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,或用针麻仪以电脉冲刺激,刺激强度均以达到手术要求并能为病人所耐受为度。体针麻醉广泛应用于针麻临床。通常所称的针刺麻醉多指本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鱼胆木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图志》。为萝芙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佛手参

    见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手掌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胃虚寒

    同脾阳虚。详该条。

  • 托天

    自我按摩方法。术者取坐位,两手握拳后,向上举起,然后分别放在两膝上。《寿世青编·十二段动功》:“托天:以两手握拳……即向天托起,随放左右膝上。每行三次,去胸腹中邪气。”

  • 茶黄

    病证名。指小儿遍身黄肿而嗜茶叶等异物的病证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茶黄者,小儿胃腑积有湿热,嗜食茶叶,或嗜生米,瓦砾黄土所致,遍身皆黄而肿。”治宜清胃化湿。用平胃散加茵陈蒿、栀子。一说用青矾炒黄豆,随意食之

  • 本作髌。膝盖骨。

  • 热毒瘰疬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因风热毒邪入于手足少阳经而引起的瘰疠。其症多伴发于热毒疮疡的患儿。如头、面和颈部疮疡,则颈部出现瘰疬。轻者略有疼痛,可以自愈。重者局部红、肿、痛、热,并有显著触痛及发热

  • 假油柑

    见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。为珍珠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略存真

    综合性医书。1卷。清马文植撰于1896年。书中收载医论28则,阐述作者治疗咳嗽、痰饮、脑疽、对口、肝痈、乳岩等内外诸证临床心得,而尤详于外科病证。卷首附作者祖父马省三“论症十六则”。现存清刻本。

  • 桐子油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桐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