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哺

乳哺

指喂养小儿的方法。乳,人乳;哺,喂养。婴儿初生一周,消化能力较弱,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凡乳儿不欲太饱,饱则呕吐。”婴儿逐渐长成,乳量逐渐增多,使婴儿胃口逐渐适合于食物,但乳哺不可太过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忍三分饥,吃七分饱。”一般“小儿四五个月,只与乳吃。”(《寿世保元》)。“半年以后宜煎陈米粥,取粥面时时与之,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稀饭,以助中气,自然易养少病。”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8~12月为是断乳适当的时期。人乳喂养太久的婴儿,尤其是不增加辅食的,可致食欲异常或消失,导致元气虚弱,易于感染疾病。经期内往往乳汁减少,且可引起婴儿泄泻、吐乳等症。但经期后喂哺的婴儿若能增长如常,不妨继续哺乳。如母亲患重病或怀孕,必须立即停止哺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缓脉之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阳脉浮大而濡,阴脉浮大而濡,阴脉与阳脉同等者,名曰缓也。”

  • 胞衣不出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
  • 牵拉肘

    病名。即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。又名曲骱假性脱骱。因过度牵拉手臂所致。伤肘呈半伸屈位,肘外侧疼痛,前臂呈旋前垂于体侧,活动受限,尤其不能旋后、屈伸及取物活动,桡骨小头处压痛明显。治宜用手翻托法,或牵拉肘复

  • 一身悉肿

    即全身水肿。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。多见于风水,有虚实之分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风水恶风,一身悉肿,脉浮不渴,续自汗出,无大热,越婢汤主之。”此法宣散水湿,兼清胃郁热,湿重加白术;恶风加

  • 阳毒栀子汤

    见《证治准绳·伤寒》帙三。即栀子仁汤,见该条。

  • 伏羲

    传说中上古人物,三皇之一。传其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。“伏羲制九针”的传说,印证了中国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史实。

  • 横纹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多汗,四肢不举少力,灸横纹五十壮,在侠脐相去七寸。”②推拿穴位名。详大横纹条。

  • 香油

    出《物类相感志》。为麻油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曲蟮

    见《小品方》。为蚯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无子

    病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不孕症。参见不孕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