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刺楸树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脉学著作。2卷。清·罗浩辑。刊于1799年。罗氏参阅《脉经》以下有关论脉的著作45种,取其精华,附以己见编成此书。书中辑录崔紫虚、余抑庵、张石顽三家学说尤多,并按李士材所论二十八脉,益以张石顽所增附之
出《摘元方》。为柳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新生儿时期邪毒入血引起的病症。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,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,对疾病的抵抗力薄弱,产生抗体的机能不完善,皮肤粘膜柔嫩,容易破坏而致细菌邪毒入侵,入侵后也不易局限和消灭,因而发生感
古病名。又称急病。指突然发生的剧烈水泻病证。以其病势紧急,病情紧要,故以“紧”名。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:“夏暑暴泻如水,周身疼痛,汗出,脉弱少气,甚者加吐,此名紧病。浆水散。”本病可见于急性肠胃炎、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密陀僧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色主病之一。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青色和黑色多主痛证。由血脉瘀滞,寒邪凝结,气机不畅,不通则痛。《望诊遵经》:“鼻头色青,腹中痛,青黑甚者,痛甚为挛。面青而唇口撮者,疼痛方殷也。心痛色苍苍如死状,终日不
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《叶天士女科证治秘方》:“子宫脱出,痛不可忍,名曰瘣疾。”详见子宫脱垂条。
六种郁证的总称。见《丹溪心法·六郁》。指气郁、湿郁、痰郁、热郁、血郁、食郁。《医学正传·郁证》:“夫所谓六郁者,气、湿、热、痰、血、食六者是也。”详各条。
参见景景医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