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颏脱落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泡叶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乌泡刺叶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三叶酸草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酢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王荫陵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字本高。安徽下山坦人。精于外科及针灸,善疗痈疽,尝治走马疳、颈疽、喉痈等证,不数日即愈,因而名闻当地。

  • 咽干

    病证名。常为一些咽喉和全身疾患的症状之一。可分为虚实二类。因于虚者,多由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,薰灼咽喉所致。其证咽喉干燥而兼潮热,唇红颧赤,腰膝酸软,脉细数等。治宜滋阴降火。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;肺阴虚

  • 清心滚痰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七方。又名清心导痰丸。大黄(酒蒸)、黄芩各四两,煅青礞石、犀角、皂角、朱砂各五钱,沉香二钱五分,麝香五分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梧桐子大,朱砂为衣,每服六十至七十丸,白水送下。治

  • 拳手伤

    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十。即打伤。详该条。

  • 妙贴散

    《外科正宗》卷一方。原名真君妙贴散。硫黄末十斤,荞麦面、白面各五斤。以清水微拌,干湿得宜,作成薄片,单纸包裹,风中阴干,用时再研细,清水调敷患处;皮破血流湿烂者,麻油调敷;天泡、火丹、酒刺,以靛汁调搽

  • 牙叉

    病名。此症为牙根叉中肿胀,色红疼痛,甚则牙关紧闭,饮食有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牙叉生于牙根叉中,齿不能开,牙关紧闭……此症初起势甚,至夜尤甚。”多由阳明火毒上冲所致。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

  • 针方六集

    针灸丛书。6卷。明·吴昆撰。刊于1618年。卷1《神照集》,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;卷2《开蒙集》,载《窦太师标幽赋》(吴注)、八法针方(八穴)、五门针方(十二经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),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

  • 诸菌中毒

    病名。因食有毒蕈菌中毒。见《金匮要略·果实菜谷禁忌并治》。详食蕈菌中毒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