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。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,多因痰邪内伏,复感风寒之邪,壅滞于肺所致。症见胸满气促,痰多食少。无表寒者,宜豁痰降气,用枳实汤;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,用小青龙汤。
小儿体质特点之一。出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(合订本)医话·小儿痉病治法》。少阳,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,与稚阳之义略同。参见稚阳稚阴、稚阳之体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。①指热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发汗已解,半日许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桂枝汤。”《注解伤寒论》卷二:“烦者,热也。发汗身凉为已解,至半日许,身复热,脉浮
即差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坏疽漏。参见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墓头回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一手伏脉。详伏脉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蜡梅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脏腑惊证之一。出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详脏腑惊证条。
见红炉点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