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郑宁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蘘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下午,申时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夏早晡。”
见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卷上。即黄仁。详该条。
痧证之一。系霍乱的俗称。因患时吐泻交作,血液停滞,手指螺纹下陷故名。本证可见于剧烈吐泻所引起之重度脱水。
温病学上与伏气相对而言的病证。指感受病邪后,很快发病者。若内有伏邪,由新感触动而发病,称为新感引动伏邪。新感温病,随感随发,初起有恶风寒表证;伏气初起即有内热证候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白降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菟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竹林寺轮应禅师《女科秘旨》。多因产后失血,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,火燥液涸所致。症见咽干口渴。治宜生津止渴。方用生脉散加花粉,石斛,知母。若因火燥液涸,消渴饮水不止,治宜滋阴降火,生津止渴,
即丁香五套丸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