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气术语。又称岁位。指中运与岁支之气相同,同时又当五方之正位,即土居中央,木居东方,火居南方,金居西方,水居北方,则为岁会年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木运临卯,火运临午,土运临四季,金运临酉,水运临子
少火,指正常的阳气;气,指气机,即各种机能。少火有生发气机、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之气衰,少火之气壮。壮火食气,气食少火。壮火散气,少火生气。”《医学正传》卷一:“少火生气
孕妇舌卷而短,或黄黑燥裂有芒刺。为里热炽盛,灼伤肝肾之阴,属险候,急当泻下存阴(见《伤寒舌鑑》)。
扶助阳气以抑制阴寒邪气的治法,见《医门法律》卷一。该法为温补学派治疗立法的主要依据,认为“天之大宝,只此一丸红日;人之大宝,只此一息真阳”,“故阳性畏其衰,阴性畏其盛”(《类经附翼·大宝论》),因此治
亦称阴阳偏胜。病机的概括。人体内外、表里、上下各部分间,以及物质与机能之间,必须经常保持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,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,这是健康的表现。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,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却
辨证过程中,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,经过分析,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,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,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,当舍脉从证治。《医宗必读》:“脉迟为寒,常用干姜、附子温之矣。若阳明脉迟,不恶寒,身体濈濈汗
病证名。出《幼幼集成》。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。初起寒邪在表,恶寒,身热,无汗,沉迷;如表寒化热,则必热势增高,心烦,口渴;如便秘,小便黄涩者,则为热邪传里之候。初起表寒,治宜辛温解表
指五脏精气衰竭。五脏的精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,精气衰竭时,则神志活动障碍,出现转眼不视,神志昏迷等危重症状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五阴气俱绝,则目系转,转则目运;目运者,为志先死;志先死,则远一日半死矣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败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疟疾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疟病脉证并治》。牡系牝字之讹,详牝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