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鹤龄丹

鹤龄丹

集验良方》卷二方。又名龟龄集丹鹿茸(茄茸用砂锅内煮一柱香,埋入土内一宿,晒干为末)、人参穿山甲(酒浸软,酥炙黄,为末)各一两,熟地黄(酒浸)六钱,生地黄(人乳浸一日,瓦上焙为末)、酒当归各五钱,石燕子(炙干为末)、大海马(酥炙)各一对,淫羊藿(去毛边,用乳汁炒干)、细辛(蜜水浸一日,晒干)各一钱,肉苁蓉(酒浸一日,洗去鳞、白膜,麸炒,为末)、锁阳(火酒浸七次,焙干)各九钱,天门冬(酒浸半日,晒干)、川牛膝(酒浸)、酒补骨脂、炒砂仁地骨皮(去骨,蜜水浸一日,晒干)、青盐(水泡,去泥)、紫梢花(水洗,去土,酒泡一日,瓦上焙)各四钱,枸杞子(蜜酒泡一日,焙干,为末)、附子(重一两二、三钱者,蜜水泡一日,煮三炷香,焙干)、麻雀脑(雄者,每十对脑,加硫黄一分,拌晒纸上,十月内取者佳)各三钱,甘菊花(童便浸一日,晒干)一钱半,杜仲(麸炒,童便浸一日,晒干)、公丁香(花椒一炷香,去椒)、朱砂(荞面包、蒸熟,去面研末)、白凤仙子(水泡,瓦上焙)各二钱半,炙甘草六分,红蜻蜓(五月上半月,取雌雄各半)十对。为细末,用甘草水和捏作一块,放入金银盆内,盒盖离药一寸透气,盐泥封口,外用纸筋和盐泥严加封固,包成圆毬,日中晒干,用铁鼎罐一个,将毬悬挂中间,用铁丝向内十字栓定,悬于罐中,将出山铅八十一斤熔化倾入鼎内,上下包定无一点缝,方入灰缸内,用桑柴灰,筑实火行三方,每方离鼎寸许,各放炭基二个,每个重二两余,用卯酉二时换火,傍放水碗一只,贮水向鼎内滴水试之,如有声而水随干则火迫,将火略远些,如无声而水不干则火缓,将火略近一指许,只要滴水无声,又有热气水随干为主,温养三十五日,满足,将铅取出冷定凿开,开盒验之,其药深紫色为佳,入小罐内收贮,黄蜡封口,每服五厘,放手心内用舌舐之,黄酒送下,清早服,以干物少许压之。治命门火衰精寒肾冷,久无子嗣,五痨七伤

猜你喜欢

  • 马哈也那

    【生卒】:八世纪【介绍】:又作大乘和尚或摩诃衍。唐代僧人、医家。长期在西藏传授佛经,精通藏文,曾将译成藏文的中医书,加以综合归纳,编著《月王药诊》,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古代文献,对藏医学的发展及藏汉文化交

  • 地茄根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地菍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走马疳

    走马牙疳的简称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十一:“走马牙疳,言其患迅速,不可迟治也。乃痧痘余毒所中,又有杂病热甚而成者。初起牙龈作烂,随即黑腐作臭,甚者牙龈脱落,龈傍黑朽;不数日间,以致穿腮破唇。”详见走马牙疳条

  • 肾为欠为嚏

    五脏气逆证中,肾气上逆的症状,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欠,呵欠;嚏,喷嚏。高士宗《素问直解》:“病气在肾,则为欠为嚏,欠者阴阳相引;嚏者,阴出于阳也。”临床上,肾虚精不足以养神者,常见精神萎靡不振,呵

  • 殷矩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度卿,号方山。仪真(今江苏仪征)人。世医出身,治病有良效,且不计酬。万历癸未(1583年)疾疫流行,昼夜为人治病,成活者众。

  • 本草便读

    药物学著作。4卷。清·张秉成撰。刊于1887年。本书选常用药物580种,分类参照《本草纲目》将药物分为山草、隰草……等24类。每药编以一、二联或三、四联语,并附注文进一步阐解。全书内容简要,便于诵读。

  • 手足寒

    证名。指手足有寒冷感觉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多因脾胃虚寒所致。《伤寒论大全·厥分寒热辨》:“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,凡脾胃有热,手足必热,脾胃有寒,手足必冷,理之常也。”本症可见于伤寒、厥逆等疾患。

  • 前关

    经穴别名。所指有二:①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注。即瞳子髎。见该条。②太阳穴别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前关二穴,在目后半寸是穴。亦名太阳之穴。”

  • 膂骨

    骨名。又名杼骨。指第一胸椎棘突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,长三尺。”

  • 外治法

   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,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内者内治,外者外治。”简称外治,或名外取。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。《内经》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、烟熏等,尤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