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因劳损伤肾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:“肾劳者,背难以俯仰,小便不利,色赤黄而有余沥,茎内痛,阴湿囊生疮,小腹满急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·肾劳》:“治肾劳实热,小腹胀满,小便黄赤,末有余沥,数
即通关丸,见该条。
指疟疾久延不愈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久疟候》:“夫疟皆由伤暑及伤风所为,热盛之时,发汗吐下过度,府藏空虚,营卫伤损,邪气伏藏,所以引日不瘥,仍故休作也。”疟见气虚则寒,血虚则热;胃虚则恶寒,脾虚则发热;若
宜,适宜。指根据与五脏相通应的六气的病机特点而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,此之谓也。”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虎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黑睛生翳,时发时愈,经常反复者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如翳非障,或圆或缺,痛则见之,不痛则隐,来去无时,聚散不一,因谓之浮萍。”即聚开障。详该条。
《类证治裁》卷三方。半夏、天南星、香附、石膏、栀子。水煎服。治胃有痰火而暖气者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马棘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千金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