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鬲,通隔。即噎膈。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。详噎膈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丹

    病名。出《增辑验方新编》卷六一十。即冷瘼。见该条。

  • 阳崩

    病名。热邪内扰,热伤冲任,导致崩下赤色,并见小腹疼痛,古称阳崩。宋·齐仲甫《女科百问》四十二问:“受热而赤者,谓之阳崩。”宜用胶艾汤。

  • 麻证燥痒

    病证名。麻疹后期全身燥痒。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:“麻证燥痒,乃是风邪外袭,皮肤燥烈之故。其证多在将收、收后时,因而得此燥痒,即用紫背浮萍加胆矾熏洗。”内服滋润活血熄风之剂,如生地黄、白芍、菊花、蝉蜕

  • 舌木

    病证名。又称木舌系指舌麻木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六:“肝热则舌木而硬。”参见舌痹条。

  • 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漏之古称。详漏条。

  • 肉蕈

    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蘑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脾合肉

    五脏与五体相合,脾主要合于肉。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,肌肉丰满与消瘦,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脾之合肉也,其荣唇也。”

  • 脱营

    古病名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:“凡未诊病者,必问尝贵后贱,虽不中邪,病从内生,名曰脱营。”后世沿用脱营之名,而所指不尽相同。①指因情志所伤而成的一种虚劳证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一:“脱营之病,虚劳之类也。

  • 辨证选穴法

    选穴法之一。指以辨证论治的原则选取穴位的方法。例如脱肛属于中气下陷,不能摄纳者,应该灸百会、长强、神阙、足三里等穴以升阳提气、温固下元;属于热积大肠,胃火下注者,则针大肠俞、天枢、上巨虚、承山等穴以疏

  • 肾囊痈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囊痈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