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验齿

验齿

指验齿与龈以辨病。叶天士云:“齿为肾之余,龈为胃之络。小儿病看舌后,亦须验齿。”“热邪耗肾液者,齿色必黄,黄如酱瓣宜救肾。热邪耗胃液者,齿色必紫,紫如干漆,宜安胃。齿光燥如石者,胃热;枯骨色者,肾液枯;若上半截润者,是水不上承,当心火上炎”(《厘正按摩要术》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郄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脉经》。①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中都穴别名。②委中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

  • 白尖红根舌

    舌尖薄白苔,余无苔而见红舌的舌象。若舌色鲜红发亮,可见于津亏血少的外感病人,并以邪在少阳,郁热不解,既不出太阳,又未深入阳明时为多见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火郁

    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,指心火怫郁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火郁之病,为阳为热,脏应心,腑应小肠、三焦,主在脉络,伤在阴分。”症见全身不适,少气,咽喉肿痛,口干舌苦,脘

  • 保赤全书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管橓撰,李时中增补。刊于1585年。卷上为痘病证诊治,凡92论;卷下为女人出痘、麻疹证治及痘疹治疗方剂。

  • 论方

   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。用以试验其对古代医方的配伍原则以及君、臣、佐、使的理论和方法等的掌握情况。相当于今之方剂学考试。

  • 鼷穴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针灸逢源》作鼠穴。即承泣穴,见该条。

  • 下腭

    口腔的下壁。详腭条。

  • 垂帘下膜症

    病证名。清·佚名《眼科捷径》:“垂帘下膜症,眼黑睛上有白膜翳生,下有黑珠如蛾眉之样,此症但视物有时明,有时暗。”与垂帘障相似,参见该条。

  • 桐油中毒

    病名。因误食桐油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症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,还可见发热、气短、肢麻、水肿、心脏扩大、肝肾功能损害等。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桐油毒的药物,如甘草、干柿

  • 风湿痿软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多因居处潮湿,触冒风雨,邪留经络所致。症见手足瘫痪,痿弱不能举动,皮肤不仁,关节重痛等。治宜祛风湿,通经络为主,可用羌活胜湿汤等方。寒气胜,宜桂枝汤加苍术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