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热头痛

风热头痛

病证名。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。《医林绳墨·头痛》:“上攻头目,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,此为风热之头痛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头痛源流》:“因风热痛者,必兼目昏鼻塞。”症常见头部胀痛,恶风发热,或鼻塞流浊涕,或目赤面红,口渴喜饮,便秘溺赤,苔薄黄,脉浮数等。治宜石膏散荆芥散神芎散桑菊饮等方。参见头痛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睛溢血

    眼科病证。见广州中医学院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镇风汤

    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方。钩藤9克,龙胆草、青黛、清半夏、生赭石、茯神、僵蚕各6克,羚羊角(另炖,兑服)、薄荷叶各3克,朱砂(冲服)0.6克。磨浓生铁锈水煎药用。治小儿急惊风,其风猝然而得,四肢抽搦,身挺

  • 雷头风内障

    病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俗称雷头风。分大小雷头风,多因风火挟痰引起。初患时头旋恶心呕吐,继之则憎寒壮热,状如伤寒,头目肿痛,不能忍耐,两耳若雷鸣,风动轰轰作声,故曰雷头风。治宜祛风、泻火、涤痰。用

  •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

    书名。简称《伤寒标本》。2卷。旧题金·刘完素撰。为论述伤寒证治专著。上卷叙述病证,自伤风、伤寒、中暑、中湿、至食复、劳复共44则;下卷则载所用64方,其中仲景方约占半数。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,以示伤寒与

  • 寓补于攻

    虚实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之一。①寓,寄托。把补之目的寄托于攻法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……缓中补虚,大黄虫丸主之。”瘀血去则新血自生,营养自能恢复。②寓,寄居。

  • 痢疾

    病名。见《济生方》。《内经》作“肠澼”,《伤寒论》称“下利”、“热利”,《肘后备急方》称“下痢”,《诸病源候论》称为痢病,《千金要方》称作“滞下”,后世多称痢疾。本病以腹部疼痛,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,里

  • 蓝地柏

    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翠云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病后多汗

    证名。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。见《证治要诀·盗汗自汗》。病后多汗,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,治宜益气固表,可用黄芪建中汤、玉屏风散。有因气血俱虚者,治宜补益气血,可用八珍散、十全大补汤;或补气为主,兼以补阴

  • 信水

    见《血证论》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阴络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漏谷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