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小儿伤风咳嗽而吐痰涎的证候。多由风邪入于肺胃,入里化热,灼液成痰,痰结胸中,以致肺气不宣而成。《幼科金针》:“伤风嗽吐者,寒气滞于胸中,肺气不顺,连嗽不止而吐也。”常伴有发热、恶寒等全身症状
①书名。见《日本国见在书目录》。2卷,已佚。②饮食禁忌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甘泉县志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地理学家,兼通医药。字唐卿。许州郾城(今河南郾城)人。仁宗时任光禄卿直秘阁。1057年(嘉祐二年)奉命与林亿、苏颂、张洞等以《开宝本草》为蓝本,参校诸家本草校正补注本草
指肢体的屈伸举动等活动功能减弱或丧失。《素问·逆调论》:“卫气虚则不用。”《类经》十五卷注:“不用,不能举动也。”
病证名。小儿皮肤作痒,遍身疙瘩的病证,即荨麻疹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风疾瘾疹者,因小儿肌肤嫩,血气微弱,或因暖衣而腠理疏开,或天暄而汗津润出,忽为风邪所干,搏于血气,藏流于皮肤之间,不能消散。
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天门冬、麦门冬各一钱五分,南沙参、北沙参、玉竹、杏仁、栝蒌皮、海蛤粉各三钱,石斛、贝母、茜草根、茯苓各二钱,梨三片,藕五片。水煎服。治肺受燥热,发热咳嗽,甚则喘而失血。
详温补命门条。
病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太阳中风,发热,心烦,渴欲饮水,如水入即吐,称为水逆。因内有伏饮所致。宜通阳利水,用五苓散。《伤寒论条辨》卷一:“伏饮内作,故外者不得入也。盖饮亦水也,以水得水,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胡颓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