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陈邦贤

陈邦贤

【生卒】:1889~1976

【介绍】:

现代医史学家。字冶愚,自号红杏老人。江苏镇江人。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,后专攻中国医学史。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《中国医学史》。该书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之《中国文化史丛书》,并于解放后重版。陈氏治学勤勉,其医史著作于国内外有一定影响,并被译成日文出版。曾任江苏医学院教授、国立编译馆编审。解放后,任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室副主任,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安肾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香附、川乌、川楝子各一斤,熟地黄八两,茴香十二两,川椒(去目及闭口者,炒出汗)四两。前二味用盐四两,水四升同煮,候干剉焙,与余药共为末,酒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

  • 产后疮疡治法

    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妇女分娩之后,多气血亏虚,若患疮疡,宜内托之法扶正驱邪,使营卫通行,毒邪消散为妥。

  • 赤游风

    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五十一。即赤白游风色赤者。即胎热丹毒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大黄芪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八方。黄芪、桂心、巴戟天、石斛(酒浸)、泽泻、茯苓、炮姜各三两,防风、独活、人参各二两,炮天雄、芍药、炮附子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细辛、白术、黄芩、天花粉各一两。为末,每服四钱,加

  • 外感中热泻

    病证名。指内有积热,外中热邪所致的泄泻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中热泻之症,发热口渴,唇干齿燥,面赤烦躁,小便赤涩,小腹中一汛即泻,一泻即止,少顷复痛复泻,肛门如火,粪色多黄。”脉浮数者热在表,宜柴葛芩连

  • 趺阳脉

    又称冲阳脉。三部九候诊法切脉部位之一。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,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。用以候脾胃。

  • 清解

    热性病治法之一。有清热解表、清热解毒、清热解暑等。详各条。

  • 按压行气法

    即指压行气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刀伤药

   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地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讨盐生

    旧病名。《女科辑要》卷五:“儿手先出者,名曰讨盐生。”相传产时儿手先下,产婆以盐半分涂儿手心,儿手即缩回,故名讨盐生。相当于横产。此法现已废用。参见横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