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阳至圣膏

阴阳至圣膏

疡医大全》卷七引岐天师方。金银花一斤,人参、茜草根各五钱,生地黄八两,牡丹皮牛膝、生甘草荆芥各一两,玄参五两,当归麦门冬黄芪各三两,川芎二两。用麻油五斤煎数沸,过滤再熬至滴水成珠,入黄丹(水飞,去砂,炒)二斤,再下木香没药、乳香、血竭各一两,象皮五钱,麝香一钱,再入油中少煎搅匀,量疮大小摊贴患处。治阴阳痈疽大毒

猜你喜欢

  • 十四经穴

    穴位分类名。指十四经脉所属的穴位,简称经穴。穴位分经,《黄帝内经》中有分散记述,及至《针灸甲乙经》已较系统,载有双穴300,单穴49,合计349穴。到清代《针灸逢源》,经穴的数字已达361穴。现仍以此

  • 随军茶

    出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胡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鱼鳖草

    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鱼鳖金星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养正汤

    《时疫白喉捷要》方。又名善后养正汤。炒山药、制何首乌、熟地黄各四钱,玉竹五钱,生地黄、麦门冬、女贞子、茯苓各三钱,酒白芍药、天花粉各二钱。水煎服。治白喉病愈之后,元气虚甚者。

  • 叶如庵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湖北黄岗人。精通医术,著有《伤寒大易览》一书,为当时医家所推崇。

  • 臭质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大趾端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。位于足大趾之尖端。主治便毒,穿踝疽等。艾炷灸3壮。

  • 橡子

    出《庄子》司马彪注。即橡实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太阴经病

    即脾经病。十二经病之一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舌本强,食则呕,胃脘痛,腹胀,善噫,得后与气,则快然如衰,身体皆重。是主脾所生病者,舌本痛,体不能动摇,食不下,烦心,心下急痛,溏瘕泄,水闭,黄疸,不

  • 十绝

    虚劳证十种危重证候。气短,目视亭亭无精光,心绝。鼻虚张,气短,肺绝。面青,眼视人不直,数出泪,肝绝。面黑睛黄,素汗流,肾绝。泄涎唾,时时妄语,脾绝。爪青,恶骂不休,胆绝。背脊痠痛,腰重,反复难,骨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