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明瘅疟

阳明瘅疟

疟疾之一。即温疟瘅疟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阳明瘅疟《内经》名瘅疟,仲景名温疟。瘅疟之症,但热不寒,少气烦冤,手足热而欲吐呕,面赤口渴,虽热已而六脉仍数大者。《内经》名热伤阳明瘅疟之症,仲景发明《内经》阳明瘅疟,则曰身无寒,骨节疼痛,烦冤时呕,更其名曰温疟是也。瘅疟之因,夏秋暑热之令,热气伤人。《内经》云,阴气先绝,阳气独发,此暑热伤于阳经,阳独用事,毫无阴寒,故名曰瘅热疟也。”宜用白虎加桂枝汤;治太阳阳明,家秘用桂枝黄芩汤,兼治少阳阳明;并可用三阳和解汤。参见瘅疟、温疟、疟疾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肝阳偏旺

    即肝阳上亢。详该条。

  • 紫蕺

    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又名鼻液、鼻涕,五液之一。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。”因鼻窍通于脑,故又有脑渗为涕之说。肺开窍于鼻,故风寒犯肺时,则鼻塞而流涕;若见脓涕,则为寒邪化热;鼻渊(又

  • 脑蒸

    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
  • 六腑所合

    指六腑配五脏,表里相合的关系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肺合大肠,……心合小肠,……肝合胆,……脾合胃,……肾合膀胱,……是六腑之所与合者。”

  • 大药

    ①道家对内丹和外丹的总称。唐·杜甫《杜工部草堂诗笺·赠李白》:“苦乏大药资,山林迹如扫。”②桔梗之别名,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

  • 目夕昏

    病证名。即目常日夕昏。详该条。

  • 蔷薇果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刺莓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湿热头痛

    病证名。指湿热上蒙清窍所致的头痛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心烦头痛者,病在膈中,过在手巨阳少阴,乃湿热头痛也。”多由湿热熏蒸,上蒙清窍所致。证见头痛且重,心烦身重,肢节疼痛,或面目、四肢浮肿,舌苔黄腻

  • 育阴

    即补阴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