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明病

阳明病

病名。六经病之一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是也。”胃家,泛指肠胃而言;实,是邪气实。阳明病一般主里、热、实证辨证经证、府证之分。《伤寒贯珠集·阳明篇上》:“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。以经邪不能久留,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。……经病有传经、自受之不同,府病有宜下、宜清、宜温之各异。”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,证见身大热,汗大出,大烦渴,脉洪大等。治宜清热保津为主,常用白虎汤等方。详见阳明经病条。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,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、不大便、脉沉实等。治当攻下燥实,清除热结,常用三承气汤等方。详见阳明腑病条。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,故不恶寒而反恶热,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。在治疗上,因阳热亢盛,津液容易耗伤,故清、下二法,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

猜你喜欢

  • 岐伯

    【介绍】:传说上古时代医家,后人又称岐天师。相传黄帝与岐伯等人讨论医药而创医药,《黄帝内经》中许多重要论述多以黄帝问、岐伯答的体裁写成。参见岐黄条。

  • 臼齿

    即尽根牙。

  • 胎前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见明·赵献可《邯郸遗稿》。即妊娠腰痛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水火之脏

    指肾脏。肾藏人身元阴、元阳,亦即真水和真火,故称。参见肾条。

  • 黄南熏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凯钧条。

  • 简明医彀

    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明·孙志宏撰。刊于1629年。本书以介绍临床各科病证证治为主,卷1~5,内科杂病,兼及五官、口齿病证;卷6~8分述幼科、妇科、外科病证,述证简要,方治详备,于诸证主方后,附有成方及简

  • 叶下双桃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铁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上士

   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。参见医师条。

  • 大晨

    天刚亮的时候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冬大晨。”马莳注:“冬之大晨在寅末。”

  • 膊(bó 博)

    又名臂膊。①指上肢(上膊)和前臂部(下膊)。②指上臂外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