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此疮多生于足后根下,赤烂内有肉丝,缕缕如麻根相似,故名之。”由肾虚,气血不足所致。治宜补肾养血。内服十全大补汤或肾气丸,外搽轻乳生肌散。本病类似跟腱部疮疡。
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。详双生条。
同消食化滞。详该条。
由失血、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。参虚风内动条。
又称下元不固。指肾气虚而表现为肾不藏精、封藏失司的病证。症见遗精、滑精、早泄或夜尿频多,遗尿,小便失禁等。治以固肾涩精为主。
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纸纴子。见该条。
骨名。即趾骨。左右共28块,较之指骨粗短。
针刺手法要领之一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意指针入皮下以后,进针时宜慢,出针时宜快,能使正气深入,为补。参见疾而徐则虚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蟾酥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