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簿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金箔,详该条。
出《药性论》。即金箔,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视直物如曲弓弦,界尺之类视之皆如钩。”参见目妄见、视惑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。参见赤带条。
病名。即指关节脱臼。见《伤科大成》。因跌扑、扭打所致。局部疼痛、肿胀、明显凸出畸形,活动受限。宜手法拔出捏正以复其位,并予固定。可选服复元活血汤、七厘散、云南白药等,外敷梔乳散;肿消痛减后,以海桐皮汤
【生卒】:约1156~1228【介绍】:金代著名医学家,金元四大家之一。字子和,自号戴人。睢州考城(今河南睢县、兰考一带)人。精通医术,继承刘完素的学术思想,用药多偏于寒凉,并擅长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认
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血病诸候》。又名血汗、肌衄。详血汗条。
《素问》篇名。缪刺,针刺法之一,以其与经刺法有不同之处,故名。凡病在经脉,则刺其经穴,是谓经刺(又名巨刺);病在络脉,则刺其皮络,是谓缪刺。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。
出《扁鹊心书》。为洋金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疫证发疹的疾患。见《疫疹一得》卷上。由于感受疫疠之邪,热毒内盛,外发于肌肤所致。疫疹见紧束有根、色紫或黑者为热盛毒重。轻老一病即发,毒愈重则透发愈迟,有迟至四、五日而仍不透者。初起时,伴见恶
出《洁古家珍》。为柿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医外科学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由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肌肤而成。多见于养鸭地区的农民,有接触秧田水的病史。以小腿伸侧常见,而陷于泥中的脚部则不发病。其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丘疹或丘疱疹,疱底绕以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