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肾脏。与外肾(男子外生殖器)相对而言。
病证名。指翳膜之色红赤者。《审视瑶函》卷三:“大抵红障凹凸,怕如血积肉堆。”参见膜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仙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合萌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孙一奎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履贯欠详。撰《瘅疟备急方》1卷,佚。
【介绍】:见刘元宾条。
古代的官名。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,其官阶一般为六品至七品。其后直至清代,太医院官吏的职位相当于大夫,因此,太医院五品以下的医官都称大夫。在北方习惯称医生为大夫,并延用至今。
治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淡渗泄利水湿的治法。适用于泄泻、浮肿、小便不利,常用茯苓、薏苡仁、白通草、猪苓、泽泻等淡渗药。常用方有四苓散、茯苓皮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