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。即肾气丸,见该条。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第六十一。即敷药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腰俞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鉴泉,号师朗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采集前人关于虚劳病的论述。编成《不居集》(1739年),是论述虚劳病较详备的专书。
见医要集览条。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①蜗牛(烧存性)不拘量。为末,入轻粉少许,猪骨髓调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②带壳蜗牛七个。取肉,入丁香七枚于七壳内,烧存性,与肉同研成膏,贴患处。治瘰疬。
见中气下陷条。
脉象。来疾去迟之脉。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疾去迟,此出疾入迟,名曰内虚外实也。”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杉木节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