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石蕊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汗孔。见汗空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鹅掌金星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。多由风燥伤表,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,气滞血枯而成。患处皮肤干涩枯燥,甚则裂口、出血、疼痛、手足干枯不荣。治宜养血润燥,佐以清火。内服四物汤去川芎,加麦冬、花粉、黄柏、五味子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。即颧疔,详该条。
即阴囊。《寓意草》:“少腹有疝……,坠入睾囊甚易。”
【介绍】:见金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