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即有头疽生于背部者。证治见发背条。
即汗孔。见汗空条。
五种疳证的合称。①同五脏疳证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疳证有五,谓五脏所受,故得其名。”五疳,即心疳、肝疳、脾疳、肺疳、肾疳。详各条。②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:“五疳,一是白疳,令人皮肤枯燥,面失颜色;二是
古刺法名。①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输刺者,刺诸经荥输藏输也。”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藏输穴进行治疗的方法。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。因取用特定的俞穴进行针刺,故名输刺。②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
即羊水。戴武承《女科指南集》:“养胎之水谓之胎浆。”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枣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木贼之别名。②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笔筒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指孔道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刺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。”
即脉管。详脉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外科医生。履贯欠详,善治疽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