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分寒
详血寒条。
详血寒条。
六经厥之一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厥论》:“腹胀,后闭,食为寒呕,名太阴厥。……考其厥因,多以不胜乘其所胜,气不得行,遂致于逆。”参见六经厥、厥证条。
病证名,指小儿真元虚,手足厥冷的证候。临床有寒厥和热厥之分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九:“夫寒厥者,即阴厥,宜急补阳(宜理中汤,或附、桂、干姜、吴萸,俱可酌用);热厥者,即阳厥,宜急泄热(宜芩、连、山栀、石
病名。古代道家崇尚炼丹,多以含铅、汞等重金属的金石类炼制,使用不当或误食每致中毒。详金石中毒、石药中毒条。
6卷。清·王清源撰于1883年。本书采集各家医论方书,结合作者临证经验编撰而成。卷1四诊、经脉;卷2~6为时病、杂病、妇产科疾病证治,阐述病因、病证及治法,辨析较为细致。
【介绍】:南宋人。撰有《神圣集》3卷,已佚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LU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膺俞、膺中俞、府中俞。属手太阴肺经。肺之募穴。手、足太阴之会。位于前胸外上方,平第一肋间隙,距胸正中线6寸处。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,胸前神经分支,第一肋间神经
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即丹毒。见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莎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俞应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