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蝎梢丸

蝎梢丸

①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六十九方。蝎尾(微炒)、铅粉各一钱,炮白附子、炒夜明砂各半两,炒僵蚕七枚,青黛一皂子大,冰片麝香各半钱,炮天南星一分。为末,面糊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睡前薄荷汤化下。治小儿惊热,心神不宁,时发瘛疭。②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七十二方。炒蝎尾半两,天麻附子(炮,去皮脐)、木香、煨莪术各一分,青黛一两,朱砂、麝香、铅粉各半分。为末,炼蜜为丸,绿豆大,每服一丸,薄荷煎汤或柳枝煎汤送下。治小儿惊疳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藤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暴痫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平日无其他疾病,骤然而得之痫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小儿暴痫者,身躯正直如死人,及腹中雷鸣。灸太仓,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,凡六处。”

  • 和却不藏

    【介绍】:清初藏族医家。青海人。生平欠详。

  • 初生便血

    病证名。小儿初生七日内,大小便有出血者,一般多为胎气热盛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:“心主血脉,心脏有热,热乘于血,血性得热,流散妄行,不依常度,其流渗于大小肠者,故大小便血也。”治宜清热止血。用地

  • 晕针

   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。《针灸大全·金针赋》:“其或晕针者,神气虚也。”当针刺时,患者感觉头晕,恶心,目眩,心悸,继而面色苍白,冷汗出,四肢厥逆,血压降低,脉搏散弱,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,即为晕针。

  • 仙膏

    见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即冲和膏,见该条。

  • 丝叶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油柑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刘全备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克用。柯城(今河南黄县附近)人。生平事迹未详,著有《注解药赋》等书。

  • 五更泄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即五更泄。详该条。

  • 节疳

    病证名。指疳疾患儿耳内生疮,肌肉消瘦,骨节皆露的证候。多由肾经虚热所引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