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远志,详该条。
即舟车丸,见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五官疾病》。为铁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泄泻论》。即五更泄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痿病而致气血厥逆的病证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脾脉……缓甚为痿厥。”《类经·刺四支病》:“痿厥者必体废,张其四支而取之,故血气可令立快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厥》:“痿厥者,痿病与躄杂合而足弱
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①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一枝黄花之别名。②见《杨氏经验方》。为百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24卷。明·方广类集、重编。刊于1536年。方氏鉴于程用光重订的《丹溪心法》,赘列了一些与朱震亨学术理论相矛盾的“附录”,遂删削其“附录”部分,另以诸家方论缀于《丹溪心法》各门之后,所选诸
病症名。又名干嗽、干咳。指咳嗽无痰或少痰者。《赤水玄珠·干咳嗽》:“干咳嗽者,无痰出而款咳连声者是也。此本于气涩。涩之微者,咳十数声方有痰出,涩之甚者,虽咳十数声,亦无痰出。”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