荜拨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荜拨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荜拨,详该条。
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。即白术散第二方。见白术散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虎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①见《幼幼集成》卷六。痘疮后余毒,舌上生疮,赤者谓之赤口疮。此热在心脾二经,内服洗心散,外用阴阳散(川黄连、黑炮姜研粉)敷之②见《脉因证治》卷下。系指患口疮之色赤紫者。多由血热或胃火上薰所致。
自汗证之一。见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。因肺气虚而表不固所致。症见自汗,咳嗽,气喘,乏力等。治宜补肺以固其皮毛,选用黄芪六一汤、玉屏风散、生脉散等方。参自汗条。
见读素问钞条。
病名。《医林改错》:“糟鼻子,色红,是瘀血。”详酒齇鼻条。
【生卒】:1806~1880【介绍】:清代满族医家。字斐然。自幼研医。尤善疡科,所治疑难证多良效。著有《边氏验方》30卷。
病名。见《囊秘喉书》。鏁,同锁(《集韵》)。即锁喉风。参见喉风条。
【生卒】:1866~1938【介绍】: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,医学教育工作者。名家达,号鹏南。江苏江阴人。对文学有一定研究,著有诗词文集,如《古乐府评注》、《梅花集》等。在中医学术上,致力于《伤寒论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