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面部泛现干枯焦黑的病色。出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。多由阳明气衰,气血失荣所致。可见于久病及老衰患者。《医碥·面》:“面焦,胃脉衰。人参、黄芪、甘草、白芍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芷。”
即透穴法。见该条。
即导法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王朝弼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明医指掌》卷四。指因七情不舒,劳倦太过,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。《证治汇补·黄病章》:“虚黄,口淡,怔忡,耳鸣,脚软,怠惰无力,寒热微作,小便浊涩,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。”治宜益气健脾,养血固本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方。川芎、当归、陈皮、独活各一钱,赤芍药、白芷、乌药、大茴香、黄芪各八分,炙甘草、红花各五分。水煎后,入酒一杯服。治流注初起,气血凝聚,结肿不散者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管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橘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经皮部之一。害,古与盍、阖通,阖为闭合,肩有任的意思。阴经以厥阴为阖,故称“害肩”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心主之阴,名曰害肩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心主之络也。”说明手足厥阴经循行部位上所见到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阳明之筋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结于腕,上循臂,上结于肘外,上臑,结于髃;其支者,绕肩胛,挟脊;直者,从肩髃上颈;其支者,上颊,结于頄;直者,上出手太阳之前,上左角,络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