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腕踝针疗法

腕踝针疗法

针刺疗法之一。是指针刺腕踝关节处特定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于选定的刺激点上,将针体与皮肤表面呈30°角进针,透过皮肤后将针放平,沿皮下纵向刺入1.4寸左右,不必进行捻转、提插等操作手法,亦不要求有明显针感留针30分钟后出针。每日或隔日一次,10次为一疗程,选取刺激点,主要以病变所在部位决定,如病处在左侧取右腕及踝部刺激点,反之则取左侧;如病处在中间或两侧均有者,左右刺激点均可选取;如病在膈水平线上者取腕部刺激点,反之则取踝部刺激点。本法对神经性疼痛及某些功能性疾患效果较好,如头痛牙痛、关节痛、腰腿痛、月经痛、白带遗尿、神经衰弱、哮喘、失眠、过敏性肠炎、皮肤搔痒症等。

腕踝针疗法刺激点表

猜你喜欢

  • 耶律喜隐

    【介绍】:见耶律庶成条。

  • 蜂窝发

    病名。指有头疽之严重者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卷九。多生于胸胁或肩后,或脊旁。因痈初起表面便有多个脓头,很似莲蓬头,故又有莲蓬发、莲子发之名;中期则因损害加深,部分溃脓,状似蜂窝,故名蜂窝发、蜂窝疽。治

  • 万氏牛黄丸

    即牛黄清心丸第二方,见牛黄清心丸条。

  • 碎蛇

    见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。为脆蛇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①运输或灌注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。”②音义同腧,穴位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“荥输治外经,合治内腑。”

  • 缪子厚

    【介绍】:见缪坤条。

  • 驱绦汤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方剂学》(广州中医学院)。南瓜子肉,槟榔片。先将南瓜子肉略炒香,嚼烂吞服,隔1~2小时再服槟榔煎成的浓汁,约4小时后,腹泻排出虫体。如无腹泻,可加玄明粉开水冲服;如头节未驱下,隔半月后再服

  • 补肾阴

    详补阴条。

  • 一凉散

    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方。熊胆、儿茶、乳香、冰片、牛黄、雄黄。为细末。用井花水煎黄连、黄柏,取汁调药末,搽患处。治赤面风初起,正面之上红肿而浮起者。

  • 蒋武生

    【介绍】:见蒋用文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