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脑漏

脑漏

病名。鼻渊的俗称。《景岳全书·鼻证》:“鼻渊证,总由太阳督脉之火,甚者上连于脑,而津津不已,故又名为脑漏。”《医醇賸义·脑漏》:“脑漏者,鼻如渊泉,涓涓流涕,致病有三:曰风也,火也,寒也。鼻为肺窍,司呼吸以通阳贼风侵入,随吸入气上彻于脑,以致鼻窍不通,时流清涕,此风伤之脑漏也。阳邪外烁,肝火内燔,鼻窍半通,时流黄水,此火伤之脑漏也。冬月邪寒,感冒重阴寒气侵脑,鼻窍不通,时流浊涕,此寒伤之脑漏也。”参见鼻渊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余霖

    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师愚。江苏常州人。少业儒,屡试不第,遂弃儒攻医,博览医书。乾隆年间,曾旅居安徽桐城。因其父染时疫,为群医所误而亡,归里奔丧,检视所用方剂,皆治伤寒剂,因而研

  • 胡麻苗

    出《寿亲养老新书》。即胡麻叶,详该条。

  • 病名。出《素问·痿论》。亦称痿躄。指四肢痿软无力。尤以下肢痿废,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,百节缓纵而不收也。”《儒门事亲》卷一:“躄者,足不能伸而行也。”其发病

  • 咳论经旨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凌嘉六辑。撰年不详。本书主要辑录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伤寒论》等书中有关咳嗽病证的文字及有关诸家注释编成。现有《三三医书》本。

  • 远痹

    病名。指日久不愈的痹症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长针者,锋利身薄,可以取远痹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九:“凡虚风之深入者,必内舍于骨解腰脊节凑之间,故欲取深邪远痹者,必为大针以治之也。”

  • 阴毒

   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》:“阴毒之为病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,咽喉痛。”其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、温毒发斑,以其面目青、身痛,故称“阴毒。”

  • 节骨草

    ①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木贼之别名。②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笔筒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江瓘(guàn 灌)

    【生卒】:1503~1565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民莹。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少时母病故,其后他自己患呕血证,医治无效,遂弃仕途,钻研医学,终成为当时名医。因有感于《褚氏遗书》中所说的“博涉知病,多诊

  • 丸剂

    药物剂型之一。药物研成细末,用蜜或水、或糊、或药汁、蜂蜡等拌和,制成圆球形的大小不等的药丸。分别称:蜜丸、水丸、药汁丸、蜡丸等。服用方便,吸收较缓慢,药力较持久。凡药物不耐高热,难溶于水,容易挥发,毒

  • 补阳

    补法之一。亦称助阳。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。肾为阳气之本,故补阳多指补肾阳。症见形寒怯冷、腰膝痠痛、软弱无力、阳萎滑精、小便频数,舌淡苔白,脉沉弱,用右归饮、附桂八味丸、菟丝子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