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气分受湿邪阻滞。主症有身热不扬、头重如裹、身重体痠、骨节烦痛、胸闷纳呆、脘腹痞痛、呕吐泄泻,舌苔滑腻,脉象濡缓等。
通挟、夹。即傍近或侧边,指某一部位的左右两边。《素问·腹中论》:“侠胃脘内痈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又刺项已下侠脊者,必已。”
又称针挑疗法,截根疗法。是指以三棱针等针具在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,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,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专门用以治疗痔疮者,又称挑痔疗法。此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,解放后经医务工作者总结发展而成。临床操
用药料作膳食的一类。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将中药与相应的食物原料相配,采用独特的加工烹调技术制作的食品,并具有预防、治疗及保健作用者。药膳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,其主要特点是将防治用药融汇于饮食生活之中
温法之一。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。症见胃脘隐痛,得食痛减,吐清水,大便稀烂,舌淡白,脉细。常用方如黄芪建中汤。
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。即恶阻。详该条。
见《济阴纲目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指第六胸椎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六椎下间主脾热。”
【生卒】:1750~1802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元长,号澹安,又号福泉山人。青浦(上海)人。其先人自宋代起数代业医,世仁为第二十二代世医,长于望、闻之术,撰有《伤寒辨类》、《何元长先生医案》。其医案
病名。为痈之发于耳门者。多由肝经火毒上灼所致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耳门痈受在肝经,毒气传注,血不周流,此是恶毒证也。”治宜清肝解毒。初起可选用龙胆泻肝汤、神授卫生汤等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