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胃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、病理特点。脾胃同属五行之土,但胃为腑属阳,主受纳,病理上易燥易实,故称“燥土”。《血证论》卷一:“胃实脾虚,则能食而不消化,主燥气,故病阳明,总系燥热。……胃土以燥纳物,脾土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吉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爬山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系指耳聋之卒然发者。即暴聋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。即脐带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陆成一《女界须知》:“湿痰下流,子户旁生肿块,针破出白脓,即消无瘢,又但肿而不痛,知无热毒,用煅白螺蛳壳、南星、半夏、柴胡、甘草、曲糊为丸服。”
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癫狂》。亦名锐眦、小眦、眼梢头、眼小嘴、眼小睫、眼小角、目锐眦、小眦。为上下眼弦颞侧的联合处,即外眼角(上下眼睑在颞侧连结部)。是足少阳经的起点,有童子髎穴。《灵枢·癫狂》:“目眦外决于面者
【生卒】:1750~1802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元长,号澹安,又号福泉山人。青浦(上海)人。其先人自宋代起数代业医,世仁为第二十二代世医,长于望、闻之术,撰有《伤寒辨类》、《何元长先生医案》。其医案
脚气病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。指风寒署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。症见腹满,夹咽连舌系急,胸膈痞满,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,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。若自汗者为风胜,无汗痛甚者为寒胜,热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