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系指鼻孔色黑如煤。见《疫痧草》卷中。由肺热炽盛、热毒熏灼鼻窍致鼻孔煤黑。症见鼻干、鼻气灼热、鼻翼搧动、鼻孔黑燥、口干欲饮。治宜清热泻火。可选用加减普济消毒饮。若鼻窍出血者,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文强调针刺之道,须明脏腑、阴阳、经脉、气血运行的终始,故名。内容叙述人体气血终而复始的周转循环,是以十二经脉为系统,并论述从寸口脉测候五脏之阴,从人迎脉测候六腑之阳的诊断方法。最后讨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香茅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鸡屎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香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。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。
医话著作。6卷(一作7卷)。明·黄承昊撰。初刊于1635年。黄幼年多病,自称“凡方书所载之症十患四五,本草所载之药亦十尝四五。”遂取“三折肱成良医”之义,题名为《折肱漫录》。书中记录了黄氏亲身阅历,分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粪箕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桐君药录条。
用活血药或结合理气药以祛除瘀血的治法。详祛瘀活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