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气逆证

肝气逆证

证名。指肝脏气机不和,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一:“肝气逆面青多怒。”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胁痛吐血者,肝气逆也,化肝煎。”又卷三:“怒郁伤肝气逆,解肝煎。”《西溪书屋夜话录》谓肝气逆上冲心,热厥心痛者,宜泄肝,药如金铃、延胡吴萸川连;兼寒,去川连加椒、桂;寒热俱有者,仍入川连,或再加白芍;肝气上逆冲肺,猝得胁痛,暴上气而喘者,宜抑肝,药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;如肝气横逆乘脾,脘腹胀痛者,治宜培土泄木,用六君子汤加吴萸、白芍、木香;肝气乘胃,症见脘痛呕酸者,二陈加左金丸,或白蔻金铃子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恶风

    ①证名。可由外感或内伤引起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一:“伤寒恶风,何以明之?《黄帝针经》曰: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,充皮肤,肥腠理,司开阖者也。风邪中于卫也,则必恶风。何者?以风则伤卫,寒则伤荣,为风邪所中,于

  • 推求师意

    医论著作。2卷。明·戴思恭撰于1443年。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、病理、证脉、治法等,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,予以推求发挥,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。本书本无传本,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

  • 土杜仲

    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即藤杜仲,详该条。

  • 蚤甲

    指甲的别名。

  • 李信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别号李车儿。开封人。曾任宋高宗时期的太医院院判,从高宗赵构南渡,迁居南方。

  • 温热赘言

    书名。1卷。原题清·寄瓢子述。初附于《三家医案合刻》之后,刊于1831年。此书内容与《温热病指南集》大致相同。内容详参温热病指南集条。

  • 小儿赤游丹

    病名,见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多由胎毒血热,心火内炽,热毒客于肌肤而成。新生儿及幼儿易患本病,症见身热啼哭,肤起红晕,发无定处,由小渐大,肿热痒痛,继而红肿光亮,或起熛浆。发展迅速,并常游走他处。治宜凉血

  • 蜜蜂毒素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即蜂毒,详该条。

  • 青带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亦名带下青候。多因经产之后胞脉正虚,湿浊秽邪乘虚侵袭,或肝经湿热下注,伤及任脉所致。症见阴道流出青绿色粘腻,气味臭秽的液体,连绵不断。治宜调肝清热利湿。方用加减逍遥散(茯苓、

  • 夹热痛

    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挟热腹痛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