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肌肤甲错

肌肤甲错

证名。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。多因干血内结、痈脓积滞,津血不能外荣,或因温邪久留,阴液耗伤所致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五劳虚极羸瘦,腹满不能饮食,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,肌伤,劳伤经络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肠痈候》:“肠痈者,由寒温不适,……血气蕴积,结聚成痈,热积不散,血肉腐坏,化而为脓。其病之状,小腹重而微强,抑之即痛,小便数似淋,时时汗出,复恶寒,其身皮皆甲错,腹皮急,如肿状。”《温病条辨·下焦篇》:“邪气久羁,肌肤甲错。”治疗有干血者,用大黄虫丸;肠痈脓滞者,用薏苡附子败酱散;温邪久覊所致者,用复脉汤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妬精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九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乳癖

    病名。①乳中结核之一种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又名乳栗、奶栗。因肝气不舒、郁结而成。此核可随喜怒而消长,大小不等,形如鸡卵或呈结节状。质硬,多无痛感,无寒热,推之可移,不破溃,皮色不变。治宜舒肝解郁

  • 皇甫坦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四川夹江人。据载擅长治眼病。曾为宋太后治愈难治眼病。

  • 伤寒咽喉痛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七。指伤寒过经不愈,邪毒上薰所致的咽喉痛。“伤寒病,过经而不愈,脉反沉迟,手足厥逆者,此为下部脉不至,阴阳隔绝,邪客于足少阴之络,毒气上熏,故咽喉不利,或病而生疮。”若其人恶寒

  • 产后血晕

    病名。出《经效产宝》。多因产后气血暴虚,虚阳上冒清窍,或恶露不下,内有停瘀,上攻心胸所致。若属虚证,症见分娩后忽然头晕,昏厥,不知人事,治宜温养气血,活血祛瘀,方用清魂散或黑神散;若兼见肢冷,自汗,恶

  • 直鲁古脉诀

    书名。见《辽史·方技》直鲁古本传。卷数不详。已佚。

  • 三叶扁藤

    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三叶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骨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》:“人身之痛,或由风淫湿滞,或由血刺痰攻,浅不过肌肉皮毛,深亦止经络脏腑,若入里彻骨,作痠作疼,虽因寒因热有不同,要其损伤劳极,为至甚

  • 转呆丹

    《辨证录》卷四方。人参、当归、半夏、生酸枣仁、菖蒲、茯神各一两,白芍药三两,柴胡八钱,附子一钱,神曲、柏子仁各五钱,天花粉三钱。水煎,灌服。功能大补心肝气血,祛痰开窍。治呆病,终日闭户独居,口中喃喃,

  • 经事

    见《医学纲目》卷三十四。即月经。详该条。